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集约化的程度提高
生产规模比小,效率低,成本高的小农经济将成为过去,规模化将成为主流。以养殖业的肉鸡和奶牛为例,2003年全国肉鸡养殖规模在100万只以上的占3.12%,到2010年为8.55%。推动了饲料生意的火爆,但和发达国家的规模养殖还有较大差距。50万只肉鸡以上的养殖规模,美国占比为67%,中国占比为11.96%,中国的养殖规模大部分在2000~90000只。
设施农业成为农业增效新途径:设施农业,是指具有一定设施,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气象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稳定和良好的环境。设施农业包括设施栽培,如各类塑料棚、各类温室和人工气候室等;设施养殖,如畜禽、水产和特种动物的设施养殖及现代集约化的养殖小区等。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渠道。如标准化日光温室亩均收益相当于大田作物的18倍,比漫灌式的水浇地节水38%。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蛋鸡产蛋量可提高18%,奶牛产奶量可提高12%。设施渔业单位水体产量和效益大大高于池塘等传统养殖方式。据统计,全国塑料大棚已达到3100万亩,各类畜牧养殖小区有4万多个,设施渔业养殖水体近5000万立方米。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设施农业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重要形式
专业合作组织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规模集成功能。通过专业联合,采取批量购买、批量销售的办法,使农户降低产销成本,提高产品价格,获得规模效益。二是作业同步功能。统一生产,统一要求,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批量。三是技术和市场信息的传递功能。专业合作组织成员之间便于技术、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四是管理智慧共享功能。专业合作组织一般由能人、大户牵头。他们的一个经验、一个“点子”,会成为全体成员的行动。五是诚信培育功能。专业合作组织必须讲究农产品质量,讲究信用,成员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互相监督,有效地解决了“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的弊端。
农产品价格在未来将呈走高趋势。
中国人均土地面积少,只有1.24亩,而世界平均水平为人均3.05亩,农产品价格持续提升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日本农产品种植现在基本上不用化肥了。日本和欧洲对生物技术要求比较高,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粮食安全,中国农业对生物技术的运用将会加大。
借助国外优势,实施农业“走出去”
第一,有助于解决我国农业资源越来越少,人口越来越多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水和耕地等农业资源短缺日趋突出,对粮食、油料、棉花等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实施农业“走出去”,利用国外资源是解决农产品供需平衡的重要举措。赞比亚和莫桑比克两国土地和水资源都相当丰富,85%以上的土地尚未开发,租金相当低廉,平均每公顷每年1美元,赞比亚一次可租99年,莫桑比克一次可租50年,而且到期可以延长。
第二,有助于借助援外开展农业合作,可实现“三赢”。①受援国接受我国经济、技术支持,有利于这些国家发展经济,特别是非洲一些国家。②有利于解决我国紧缺的农产品不足,保证我国农产品供给平衡,而且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③通过援款解决受援国农业基础设施,成为两国企业合作的共同基础,有利于降低我国企业合作成本。
第三,有助于减轻我国就业压力。从调查过的十几个国外农场来看,每个农场职工都是一粒“种子”。有的职工开始在某农场工作,取得经营经验后,就分出去另建一个农场,从家里带出亲友和农村劳力共同劳动、经营。我国的一些企业与渔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合作,不仅可以使企业创收,而且还可安排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据统计,20年来我国仅向非洲输出捕鱼劳务4万余人次。
第四,有助于带动农业生产资料出口。非洲等一些国家农业生产方式与我国相似,迫切需要我国生产的小型农具,农业“走出去”带动了我国农业生产资料出口。
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条件基本成熟。我国已有成功的经验,随着国际环境趋于宽松,一些有条件企业“走出去”,必将呈现更大发展趋势。
文章来源:《互联网+现代农业迈向智慧农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