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田间使用量是很少的。老一代的农药每亩使用量为500克左右,而新发展的超高效农药每亩使用量仅有几克,甚至低到1克以下。要把这么很少量的农药均匀地喷施到农田,就必须把药剂分散得很细很细,即把固体农药破碎成极细小的粉粒,或把液体农药分散成极微小的液珠,这种把农药破碎变小的过程就是农药的分散过程,农药被破碎的程度就叫药分散度。
农药的颗粒越细、液珠越小,就表示农药分散度越高,它的总表面积越大。例如一个每边长各为1厘米的正方形固体,其总表面积为6平方厘米。将这个正方形固体破碎成每边各长为100微米的小立方体,就可得到100万个小颗粒。每个小颗粒的表面积为0.06平方厘米,100万个小颗粒的总表面积就达到600平方厘米,比破碎前增大了100倍。
农药分散度提高,总表面积增大后,对施药靶标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影响。
(1)提高药剂的粉粒或雾滴与生物靶标的撞击机会和撞击频率 农药喷撒(洒)后就产生一个群体(药剂的粉粒或雾滴)对另一个群体(生物体)的撞击。当使用药量一定时,分散度越高,药剂的粉粒数或雾滴数就越多,与生物靶标撞击机会就多,撞击的次数也多。
(2)提高药剂对作物株冠层的穿透性 病虫往往隐蔽在作物株冠层内部危害,杂草也多生长在作物株冠层之下,喷施后农药粉粒或雾滴必须穿透作物株冠层才能与病虫草相接触。粗的粉粒或雾滴很容易坠落到地面,农药分散度高所形成的细小粉粒或雾滴容易扩散、穿透而进入作物株冠层。在保护地使用烟剂,产生的烟云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可以完全笼罩作物株冠层,烟粒不仅可均匀地沉降到作物表面,就是背面也会有一定量的药剂沉积。
(3)提高靶面覆盖率 农药施用后沉积在生物体表面上所能覆盖的面积与生物体表面总面积之比称为农药对靶面覆盖率。在一定用药量下,药剂的分散度越高,所形成的覆盖率就越高。如前面举的那个例子,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大颗粒,它的一面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对靶面所能覆盖的面积就只有1平方厘米,当将其破碎成边长100微米的100万个小颗粒后,所形成的总覆盖面积增大到100平方厘米,也就是说对靶面覆盖率增大了100倍。
(4)提高药剂在靶面上的沉积量 许多学者的试验结果都证明了,当喷雾时的雾滴不够细小时,不能沉积到靶体表面上。例如,早在1956年就有人在研究中发现,250微米的雾滴在豌豆叶面上会发生弹跳现象,沉积量极低;而100微米的雾滴则没有弹跳现象,沉积量极高。作者在进行飞机喷雾研究过程中也观察到了上述现象,在稻田进行飞机低容量喷雾时测得的雾滴覆盖密度为每平方米40个,而飞机常量喷雾时的雾滴覆盖密度为36个,比低容量喷雾的低10%。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常量喷雾所形成的大雾滴在测试的氧化镁的表面上像流星似地滑走,仅留下一条痕迹而不沉积。在以清水进行常量喷雾时,被弹走的大雾滴数竟高达50%以上。而低容量喷雾时,80微米以下的小雾滴占70%~75%,被弹跳的雾滴极少。由此可见,在施药时提高农药分散度是非常重要的。
农药喷雾助剂是在农药喷雾时添加到药液中的助剂,也称桶混助剂。喷雾助剂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功效来发挥作用:
- 改善药液在靶标的润湿;
- 改善药液的蒸发速度;
- 增进药液的渗透性和传导性;
- 改善药液雾滴在靶标的分布均匀性;
- 增加农药对作物的安全性;
- 增加农药混用的相容性;
- 减少农药雾滴的飘移。
植物油喷雾助剂是以植物油(或酯化)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喷雾助剂,具备了前文所述的喷雾助剂的各大功效。
1、通过调节药液的粘度和降低表面张力调节了雾滴粒径谱,增大了雾滴粒径以及大雾滴的比例,减少了易飘移的小雾滴数,从而提高药液的利用率,避免了飘移而产生的重喷、漏喷和药害,避免污染环境以及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2、由于原料完全来自于植物本身,具有和植物叶片非常好的亲和性,减小了雾滴与叶面的接触角,扩大了雾滴在叶面的覆盖面积。良好的润湿性使药液在植物叶片的附着量增加,提升单位叶片的着药量;
3、改善靶标蜡质层的理化性质,增强蜡质流动性和增加部分蜡质溶解,从而调节渗透性增加药液的吸收和传导;
4、油性基质附着力更强,即改善了雾滴谱,又耐蒸发耐雨水冲刷;
5、增加药效,降低成本,可以达到减量增效的作用,药效稳定;
6、植物提取物来源,对环境友好,可被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利于保护环境。
7、对于经常高温干旱的地区,高温下作物水孔气孔关闭时是无法吸收药液的。其他类喷雾助剂与植物没有亲和性,通过物理作用破坏植物表皮,降低植物的免疫功能,不能起到增加药效的作用反而会使病原菌侵入诱发病害。而植物油助剂和作物的亲和力使药液在高温条件下仍可穿过表皮蜡质层,进入植物体内进行共质体和非共质体传导,即发挥了药效又增加了作物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