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冬前幼苗状况较弱。春季,田间管理应遵循 “以促进生长为重点,促进生长与控制相结合” 的原则,根据当地情况调整措施,实施因苗而采取的措施,做好分类管理,促进第二类和第三类幼苗的转化和升级,增加分蘖促进生根,保护穗数,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籽粒数。
我们应该重点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
( 1) 早期抑制、保湿、增温和早春抑制可以压碎土块并密封裂缝,这可以使土壤表层在冬季水槽中解冻后变得松散,土壤与根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减少水分蒸发。因此,对于拔根、大量耕种的地块,更多的犁和更多的稻草返回田地,必须在早春土壤结冰后抑制土壤以沉降土壤,减少水分蒸发,防止冷空气侵入小麦幼苗分蘖节点附近的冻伤;对于没有浇水条件的旱地麦田,冷冻后及时抑制土壤,促使下层土壤的水分向上移动,从而提高水分,保持水分,并且,加温和抗旱功能。早春的抑制应该与锄头的冲程相结合,先按,然后按锄头,以达到接近松下、提高水分、保持水分、提高温度、抗旱促进早发。
(2) 应及时进行化学除草,以控制杂草的破坏。麦田除草最好在冬季之前进行,但受冬季前干旱和早期降温等因素的影响,冬季前化学除草的面积相对较小。因此,做好春季化学除草工作尤为重要。在北方,化学除草应在返还青麦的早期进行。但是为了避免晚春的寒冷天气,喷洒前后3天的日平均温度高于6 ℃,日最低温度不应低于0 ℃,白天喷洒时温度应高于10 ℃。根据麦田的杂草群落结构,可以选择以下除草剂:
双子叶杂草中,以播娘蒿、荠菜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双氟磺草胺、 2甲4氯钠、2,4-滴异辛酯等药剂;以猪殃殃为主的麦田,可选用氯氟吡氧乙酸、双氟·氟氯酯、双氟·唑嘧胺等;对于以猪殃殃、荠菜、播娘蒿等阔叶杂草混生的麦田,建议选用复配制剂,如双氟·氟氯酯,或双氟·氯氟吡,或双氟·唑草酮等,可扩大杀草谱,提高防效。
单子叶杂草中,以雀麦为主的小麦田,可选用啶磺草胺+专用助剂,或氟唑磺隆,甲基二磺隆+专用助剂等防治;以野燕麦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炔草酯,或精唑禾草灵等防治;以节节麦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甲基二磺隆+专用助剂等防治;以看麦娘、硬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炔草酯,或精唑禾草灵等防治。
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用以上药剂混合进行茎叶喷雾防治,或者选用含有以上成分的复配制剂。要严格按照药剂推荐剂量喷施除草剂,避免随意增大剂量对小麦及后茬作物造成药害,禁止使用长残效除草剂如氯磺隆、甲磺隆等。
(3)分类指导,科学施肥、浇水、肥水管理要因地制宜、因苗制宜,突出分类指导。
- 三类麦田 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田间管理要重点推进。特别是“一根针”或“覆在土里”的麦田,要采取“早锄早追”等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一般在早春表土解冻2cm时开始锄地,力争拔节前锄2~3次,以增温促早发。同时,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早施用氮肥、磷肥,促根、增蘖、护穗。只要土壤墒情尚可,应尽量避免早春浇水,以免因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通透性而耽误麦苗生长发育。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时,三类苗可同时施肥浇水,每亩施尿素5~8公斤,促进三类苗转型升级;拔节期每亩施尿素8kg,促进穗花发育,提高穗粒数。
- 二类麦田 二类麦田属于弱苗与壮苗的过渡型。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进春季分蘖发生,冬前巩固分蘖,提高冬春季分蘖成穗率。一般在小麦上升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公斤左右。
- 一类麦田 多属于壮苗麦田,管理措施应突出氮肥后移。对于一类土壤肥力较高、群体70万~80万的麦田,应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以获得更高产量;对于平均土壤肥力、人口在60万~70万的一类麦田,应在小麦拔节前期进行肥水管理。一般每亩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20公斤。
- 旺长麦田旺长麦田由于群体多、叶片细长,拔节期后易造成闭田、光照差,导致倒伏。应当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个是压制。返青期至拔节期阻遏有效抑制分蘖增生和基部节间过度伸长,调整群体结构,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是控制旺长转壮的重要技术措施。在镇压前要注意早晨霜露的消除。旺长严重地块每隔一周左右可打一次,共打2~3次。二是春季追肥浇水时间因苗而定。对年前植株营养体生长过旺、土壤肥力消耗过多、“脱肥”的麦田,可在上升期进行追肥浇水,防止过旺苗转为弱苗;对未脱肥的过旺麦田,早春不要急于施肥浇水,追肥;在镇压的基础上推迟到拔节后期。一般施肥量为每亩尿素12~15公斤。
- 旱地麦田由于旱地麦田不具备浇水条件,早春土壤解冻后要抓紧镇压、锄地、耙顶等,增加保墒。弱苗麦田,可在土浆还田后再施氮肥,促进幼苗早期发育;一般壮苗麦田,小麦起身至拔节期降雨后,抓紧雨水追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2公斤。基肥没施磷肥的要在氮肥中配施磷酸二铵,促进根系修剪,提高抗旱性。
(4)精准用药,病虫害绿色防控 返青拔节期是麦蛛为害的高峰期,也是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根茎病害侵染扩展的高峰期。要抓住这个各种病虫害混合集中发生的关键时期,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以主要病虫害为靶标,选择合适的农药、杀菌剂进行混用,一次施药,治疗各种病虫害。要精准用药,尽量做到绿色防控。防治纹枯病和根腐病,每亩可在小麦茎基部喷洒250g/L丙环唑乳油30~40ml、300g/L苯醚丙环唑乳油20~30ml,或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ml,每隔10~15天再喷洒一次;麦蛛防治宜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每亩可用5%阿维菌素悬浮剂4~8g或4%联苯菊酯微乳剂30~50ml。
(5)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范早春冻害。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早春多发灾害。预防早春冻害最有效的措施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降温前浇水。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空气和土壤,在早春寒流到来之前浇水,可以增加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在凝结发生时释放潜热,以减少地温变化。因此,在有浇水条件的地区,在寒潮来临前浇水,可以调节近地面层的小气候,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d防早春冻害效果。
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早春遭受冻害的麦田不会冻死所有分蘖。此外,小麦分蘖芽可以长成分蘖和穗。只要加强管理,还是可以获得好收成的。因此,如果早春出现冻害,一定要及时补救。主要补救措施:一是抓紧时间,追肥。对遭受冻害的麦田,根据受害程度,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促进幼苗早期发育,提高2~4个高分蘖成穗率。一般每亩追肥尿素10公斤左右。二是适时适量浇水,可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平衡植株水分状况,使小分蘖尽快生长,增加有效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三是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小麦受冻后,及时叶面喷施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中小蘖快速生长和潜伏芽快速发育,明显增加小麦穗数和千粒重,显著提高冻麦田小麦产量。